展館設計|智業原創設計鋼鐵十姊妹精神傳承館設計分享
本案例已登記知識產權,請勿盜圖,盜圖必究
陽谷縣從近代到現代流傳著這樣二句流行語:“武藝練不精,不算好民兵”、“疫情難過民兵娘子關”。這些都說的是陽谷縣的“鋼鐵十姊妹”精神。陽谷縣張秋鎮景陽岡,因武松打虎蜚聲中外,解放后,這種“打虎精神”繼承在女民兵身上,進而演化為“鋼鐵十姊妹”精神,并由此代代相傳,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帶有地域性的精神文化,那么這種精神到底有什么樣的魔力能流傳至今,“鋼鐵十姊妹”又是什么東西呢?今天小智就帶大家參觀一下《鋼鐵十姊妹精神傳承館》,帶大家好好一探究竟!
序 廳
該展館除序廳和尾廳外,總共有五個展廳,分為上下兩層,分別為我們展示了“鋼鐵十姊妹”精神、十姊妹民兵班、陽谷縣的發展與展望,好了,現在入館吧。
進入序廳,迎面為以“十姊妹”班女民兵形象為主體的漢白玉浮雕形象墻,恢弘大氣,美觀典雅,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不僅可以給觀眾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還以獨特大氣的方式直點展館主題。浮雕的內容為首屆鋼鐵十姊妹民兵團的英姿為內容,他們每個人神態各異,人物形象刻畫生動飽滿。其中景陽岡的字牌代表著鋼鐵十姊妹民兵班的地域標志。茂盛的松樹隱喻著鋼鐵十姊妹的無私奉獻、堅韌不拔的精神,這種精神必將代代相傳、百年長青。
巾幗傳奇
陽谷縣一直是英雄的沃土,從古至今誕生了無數英雄事跡。本區域設置了三塊展板,分別展示了武松打虎、坡里暴動、劉鄧大軍渡黃河等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展示,表現了千百年來陽谷縣英勇不屈的革命斗爭精神;展墻上方還特意設置了雕刻字“紅色基因永垂不朽”,直接與本區域展示的內涵遙相呼應,點名了此區域的主旨。
下一部分名為木蘭英姿。本區域將多媒體技術、油畫以及模型實物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設置觸摸查詢系統,自主查詢上世紀50年代首屆十姊妹的光輝事跡,同時還可以播放視頻《紅色陽谷》,展示陽谷紅色文化底蘊;油畫為我們展示了“解放陽谷”戰爭場景,凸顯紅色氛圍;同時配合陳列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民兵所配槍支的模型,極大的增強了歷史的厚重感。通過這三者的結合,觀眾可以進一步了解十姊妹的事跡。除此之外,還設置了AI換裝區,給予觀眾絕佳的互動感參與感。
細節展示
AI換裝
1.通過AI人臉捕捉系統,可合成軍裝照。
2.設有彩色打印機,即時打印換裝照片,并附有敬語及鋼鐵十姊妹精神傳承展館參觀留念字樣。
3.顯示屏上方展示有民兵誓詞,可體驗民兵宣誓場景。4.顯示屏右側設置《打靶歸來》歌詞,并配有伴奏音。
1960年4月18日,十姊妹排長高慶蓮參加了首屆全國民兵代表大會。受到了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在本展廳的第三部分,則有一副大型油畫進行展示。大篇幅的展墻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而且油畫效果兼具藝術性與真實性。
除了油畫這個主展項之外,本區域還詳細展示了花木蘭班在山東省軍區和濟南軍區民兵比武勇奪射擊冠軍的事跡,比賽結束后賀龍元帥稱參賽的十人為“鋼鐵十姊妹”,還獎勵了他們一桿56式半自動步槍,這就是“鋼鐵十姊妹”這個稱號的由來。除了利用圖文之外,還在展柜上方加入了60年代報道這一事件的報紙為背景,以及當時的那把56式半自動步槍,不僅有很強的時代感更有真實性。
不易本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唯有不斷的播撒火種,才能將精神發揚的廣大。“十姊妹”中的袁鳳英、高慶蓮、張玉蘭、王俊英等人深知這個道理,在離開班集體后不忘使命,將“鋼鐵十姊妹”的精神火種播撒到全國各地。本區域利用液晶顯示屏,通過播放對相關人物的采訪視頻、主人公的親身講述,不僅親切感十足,也使得這件事情非常生動。
本展廳第二部分名為累累碩果,設置了實物展柜和巾幗之聲二個展項。實物展柜展示了鋼鐵十姊妹所獲得的榮譽紀念冊、獎章、 獎杯、獎狀等實物,以及十姊妹的日記、家信等生活實物,并通過燈光進行氛圍營造。一個個功勛背后代表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本區域歌頌了十姊妹對國家,對家鄉,對崗位濃厚的情感。第二個展項巾幗之聲:設置感應耳機,戴上耳機即可聽到十姊妹人物事 跡的音頻介紹,每個耳機還配備二維碼,掃描即可通 過手機聽取解說,滿足多人參觀需要,更具人性化。
累累碩果
樓梯間設計
由于展館共兩層,中間有一段樓梯,如果不進行設計的話會讓觀眾情緒斷開,同時展館傳達思想與主題會大打折扣,影響觀眾體驗,于是我們將樓梯打造為影像長廊,以時間為軸,展示第二到第八任十姊妹各時期的生活、工作、訓練場景照片。走廊作為一二層的連接處,內容也起到承上啟下 的銜接作用,并在時間軸上將一、二層串聯成整體, 使展廳內容更完善,參觀不留白,帶來情感延續性。
樓
梯
軍魂牢筑
展館的第三篇章為軍魂牢筑,向我們展示了十姊妹的軍裝風采。第一部分摯愛熱土,本單元以樹干、玉米果實、磚砌墻壁為造型,意指豐收的喜人場景,并且貼合本展區時代背景,增加生活氣息。在此造型元素下加入展板,多媒體查詢設備(先進事跡查詢庫),對本展區中提到的新時期十姊妹奉獻家鄉人民的感人事跡進行集中呈現。并且設置了VR騎行系統,名稱為“希望的田野”,將單車與沉浸式投影相結合,打造裸眼3D的效果。投影呈現的,是大片麥田的豐收景象,隨著參觀者的騎行,場景隨之進行互動,猶如在麥田中自由穿梭,令人心曠神怡。
第二部分為使命擔當
。本區域設置了四塊展板,分別展示了當代民兵十姊妹聽黨指揮、牢記使命,刻苦訓練、不斷提高軍事素養;在黨的領導指揮下,陽谷武裝部工 作成果和優秀事跡。為了規避展板枯燥乏味的劣勢,特意采用飄揚的黨旗為造型制作背景造型墻,隱喻著新時期陽谷武裝部和十姊妹民兵班聽黨指揮、一心跟黨走的信念。前景設計了城墻垛口,也增加了額外的趣味性。
薪火相傳
精神永不滅,薪火代代傳。在第四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鋼鐵十姊妹”精神的現代傳承,在崗位建工部分,向我們展示了陽谷縣涌現出的一批先進女性的代表事跡:省“三八”紅旗手——賈秀蘭、艱苦創業的巾幗英雄——陳有愛、為國爭光——張微、婦女群眾的“娘家人”——汪鳳華,鋼鐵十姊妹傳承不滅,在其精神感召下,一大批有思想有見地有進步的先進女性正撐起陽谷半邊天。除了利用展板展示上述內容外,為了增加互動性與第二印象,特地額外
設置觸摸查詢系統,播放以上典型先進人物
的采訪視頻和事跡紀錄片。
疫情的危機遍布全世界,但難過娘子關。在抗擊疫情部分,右側一塊展板展示疫情期間現任民兵十姊妹在村頭執勤站崗、消毒、宣傳衛生防疫知識,“疫情難過民兵娘子關”成為當地的流行語。左側兩塊展板展示在十姊妹精神的感召下, 陽谷縣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王靜、陽谷縣醫院技能 培訓中心主任范桂珍、陽谷縣中醫院血液透析科副 護士長閆海燕、陽谷縣中醫院兒二科副護士長王艷麗,舍小家顧大家,千里馳援武漢防疫第一線,并凱旋歸來的事跡。運用大量請愿書、家書、孩子寫給媽媽的信、與家人的聊天記錄等,突出展示陽谷志愿者的偉大與精神的傳承。
古城新韻
陽谷縣從古至今有1400多年的建縣史,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陽谷縣秉承著以民為本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陽谷公共設施建設,從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教育事業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本部分以改革開放初期和今日陽谷縣民生方面的實物進行對比,強烈反差彰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展示的內容有:新舊小型醫療器械、醫院診療記錄與醫保卡、新舊學校教具與文具、新舊校服等。
光陰荏苒,歲月穿梭。陽谷縣在先進生產力的帶領下,在不足百年的時間中實現了跨越性的發展。1-3塊展板分別展示改革開放以來至今陽谷縣第一、二、三產業的規模數據。4-6塊展板展示陽谷縣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現狀。7-9塊展板展示今日陽谷縣第一、二、三產業 的重點項目。10-12塊展板展示陽谷縣第一、二、三產業的 戰略規劃。亮點:實物陳列改革開放初期與今日陽谷縣第一、 二、三產業的小型生產工具,通過對比凸顯城市的 創新能力和日新月異的生產力。
本篇章的最后一個部分為楊帆逐夢,設置液晶拼接系統,播放陽谷縣城市發展規劃展望視頻,陽谷縣,這座富滿生機與活力的城市,必將在黨的引導下,繼續延續“鋼鐵十姊妹”精神,繼續蓬勃發展。
尾 廳
尾廳作為展館的收尾,決不能草草了事,作為最后的版塊,如果能起到一個良好的收尾作用,可以將展館主題進行進一步提煉升華,也可以提高觀眾的參與感增強印象。本展館尾廳加入了簽到留言系統與民兵知識大比拼系統,可以進一步提高觀眾的參與感互動感,同時整體格局、色調、主題思想與序廳遙相呼應,首尾相連,進一步的提高展館的主題性。
在新時代,展館可以很好的傳播弘揚時代精神,充分發揮精神引領作用,筑牢精神堡壘,自《鋼鐵十姊妹精神傳承館》落成以來極好的宣揚了“鋼鐵十姊妹”精神,起到了潛移默化,寓教于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