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黑龍江文學館
項目簡介
黑龍江文學館所在建筑始建于1954年,是歐洲文藝復興風格的老建筑群,為國家二級保護建筑,現已改造為博物館群,黑龍江文學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金大陸在創作中充分考慮了文保建筑的要求,滿足了文學館的主要功能和需求,規劃了黑龍江文學從古代至近現代的豐富內容,并予以精心的設計與實施。
/
亮點欣賞
黑龍江文學館共分3層:一層為公共空間,包括專題文學演播室和文學研討室等; 二層為專題館、書畫題詞室和多媒體放映廳,側重展示黑龍江各文學體裁的創作成果。
三層為文學館主展廳和嘉賓研討室,突出展示了黑龍江古代及近現代以來的68位重要作家、72位曾經工作和生活過的優秀作家作品。
一層 | FIRST FLOOR
黑龍江文學館的設計風格開門見山即白樺樹構成的經典作品,白樺樹的色彩、木質的質地、浪漫的情調。走進文學館,第一眼就會看到迎面雄健灑脫的“黑龍江文學館”幾個字,是由著名老作家王蒙先生為文學館所題。
館名下面裝飾著一排粗細不同、高低錯落的白楊樹干,枝干上刻著不同顏色的書名,如一排書架上的巨著,寓意黑龍江文學根植于黑土地,記錄著滄桑的歷史和豐富的情感。
二層 | SECOND FLOOR
二樓共有8個專題展廳,按照不同的文學題材分類進行布局。小說、詩歌、散文……均落戶到了自己的“家”,每個展廳都有自己的特色,等待和觀眾的“邂逅”。
除了專題展廳,二樓還設有多媒體放映廳。在多媒體放映廳內,觀眾可以欣賞到很多由黑龍江著名作家作品改編而成的影視劇精品。
三層 | THREE FLOOR
三樓大廳是《黑龍江文學展陳》,整個大廳以書架形式進行空間劃分,呈現回字型結構,以保證觀眾觀看流線的清晰順暢。
序 廳
序廳以“書”為設計元素,鏤空透明的展墻如靈動的書頁。書籍匯成蜿蜒的黑龍江,連綿不斷,象征文學的源遠流長,意蘊深遠。書脊文字形成展廳的總導覽,令人一目了然。
01
黑龍江古代文學
黑龍江古代文學部分以宣紙紋理作為墻面肌理,展臺如書案又如展開的畫卷,上面擺放著各種古代名作,等待著觀眾賞鑒。
北魏時期嘎仙洞石壁上的祝文是黑龍江古代文學重要組成部分,復原的嘎仙洞微縮山體模型,模擬古代鮮卑族人生活在此的氛圍,還原了嘎仙洞的天然地貌。
02
黑龍江近現代文學
黑龍江近現代文學部分根據歷史背景與文學特征作為每一個章節的背景符號,共同呈現了黑龍江近現代文學的豐富與發展。空間中加設屏風以增加展線長度,并運用可自動內旋轉展柜,展示了這一時期作家的珍貴手稿。
展廳設置有林海雪原大型藝術群雕,前景是滑雪途中的解放軍小分隊指戰員雕像,背景是風雪山林,生動體現出解放軍不畏艱險的英雄氣魄,使觀眾一下就能聯想到楊子榮、少劍波在東北剿匪的故事。
03
黑龍江當代文學
進入黑龍江當代文學部分,展廳中心設置有可移動長方形雙層展臺,展示重要作家的文學作品。展廳兩端設置精品柜,放置文學館館藏的珍貴照片。端頭設計了可伸縮式投影幕布,可滿足在此開設一場30人左右的臨時性交流會。
其中,書雕藝術品以翻開的書籍為元素,還有幾張即將翻開的頁面,生動還原了真書的造型。版式設計上按文學體裁的特征進行了板塊劃分,平面與立體結合,強化展示出展廳的節奏感與藝術性。
04
黑龍江流域的民間文學
黑龍江流域的民間文學部分位于展廳的副展線,講述了流傳在黑龍江的一系列故事。展廳選取相關故事內容的插圖、民族圖騰等元素,展現了黑龍江民間文學的特征。
展廳設置有呼蘭河傳群雕,雕塑人物形象依據侯國良專家提供的相關資料設計而成。雕塑生動體現了兒童蕭紅和她的爺爺、鄰居歪嘴子和他的兩個孫子,以及小團圓媳婦,描繪了一幅20世紀初黑龍江的鄉村圖景。
05
黑龍江文學的海外傳播
黑龍江文學的海外傳播部分以動態的流線隱喻江河水流,組成了黑龍江流域作品遠洋海外的理念。展廳設置有小型書房場景。桌面展示館藏文物蕭紅與蕭軍的往來書信,民國風格造型的窗戶上則張貼了兩人的舊照及相關信息。
/
結 語
黑龍江文學館的開館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作為獻禮項目,黑龍江文學館承擔著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精品力作,熱情謳歌黨百年光輝歷程和時代風貌的歷史使命。